“五年来,我县尽管城区面积由11平方公里扩展到20平方公里;规划产业集聚区9.7平方公里,建成企业53家,在建企业16家,但全县801494.2亩耕地面积没减少,用途没改变,质量没降低,反而新增耕地2240.2亩。”说起耕地保护工作,河南省宁陵县县长李东升如是说。
纵观宁陵县耕地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其中五大亮点格外引人注目。在建设用地需求日趋旺盛的情况下,这些亮点足以给人启示与共勉。
亮点一:规范乡所建设,打牢耕地保护的根基
“县级国土资源局是耕地保护的专门机构,乡镇国土资源所是耕地保护的前沿阵地,只要各基层所严把死守,耕地红线就能守住。”宁陵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学礼介绍,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宁陵实际,该局狠抓了乡镇所的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宁陵县国土资源局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根据基层所的性质和管理模式,把原有 15个土地所的工作人员统一调配,建成14个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国土资源所。按照地理环境、人口、面积和资源分布状况等实际情况,小所设置3至5人,大所设置5至7人,共定编80人,并实行全员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和财政全供。
目前,宁陵县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均建成300平方米的两层办公楼或独门独院的办公场所,购置了执法车辆,达到了“七有”(有办公室、住室、资料室、接待室、活动室、小伙房和电脑)。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耕地保护指挥中心,聘请5名县级离退休干部为耕地保护督察员,负责巡视、监督全县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处理涉土信访案件。
亮点二:推行协管员制度,组建耕地保护的尖兵
“实践证明,土地协管员是土生土长、地动我知,真正能起到‘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的耕地保护尖兵,建立土地协管员制度是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和构建保护耕地共同责任机制的中心环节,而5001拉斯维加斯县正是创建和推行土地协管员制度的先行者之一。”说到这里,宁陵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吕海涛颇为自豪。
自2006年2月开始,宁陵县从在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择优聘任498名土地协管员。
“5001拉斯维加斯通过坚持三年一聘、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和建立督办制度,建立业绩档案,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每年组织一次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对优秀土地协管员重奖,激发土地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介绍起土地协管员工作,宁陵县国土资源局副主任科员兼办公室主任李玉华了如指掌,这些尖兵们把保护耕地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不少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了耕地安全和农村局势的和谐稳定。
这种土地协管员制度的建立,受到了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中国国土资源报》曾在头版位置刊发长篇通讯《监管到田间地头》和《“土地协管员功不可没”》,全国各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亮点三:树立保护标志,永久保护基本农田
“宁陵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92023.5亩,占全部耕地的86℅,这是全县人民的‘饭碗田’和‘保命田’,也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宁陵县国土资源局主管副局长邱书军说,他们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标准,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广泛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基础上,在田间地头普遍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明确乡镇、村基本农田的保护范围、保护责任人以及基本农田“五不准”,使基本农田保护更加公开化、社会化,形成舆论氛围和相互监督。
与此同时,宁陵县按照国务院关于统一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标准,先后筹资80多万元,对原来破损和模糊不清的旧标志进行更换和维修,同时又新增保护标志260块,并把保护标志的管护责任固定到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问责,联合公安机关,对破坏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这项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在该县召开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现场会,推介了宁陵县的成绩与经验。
亮点四:开展土地整理,深化耕地保护的内涵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开展,不仅改善了自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也是耕地保护能力提升和耕地保护内涵的深化。”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宁陵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股长杜素云深有体会。
在“十一五”期间,宁陵县共承担1个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和2个新增费项目,这3个项目建设规模2311.81公顷,投资规模2982.37万元,新增耕地116.54公顷,涉及13个行政村。
截至目前,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已报市国土资源局验收,另外两个项目分别完成工程量的50%和90%,已经整理好的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农业生产后劲大增。
亮点五: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工作的“匹配”
“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双重压力和困难,要破解这个重大课题,在坚持有效保护耕地的同时,要大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和及时补充耕地,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无疑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功能匹配。”刘学礼介绍,在这方面,该局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合理布局,实行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现已完成对13个乡镇69个中心村和81个基层村的总体规划,可节约土地20万亩,并建成产业集聚区1.7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二是对建设用地管住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坚持“有限土地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用地原则,变招商引资为择商引资,合理确定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等技术指标,运用法律手段清理出批而未征和征而未供土地1446.825亩。
在城镇建设中,宁陵县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各类供地标准对单位用地申请严格把关,先后共核减7宗用地面积50余亩。同时,宁陵县国土资源局嫁接改造变废为宝,对县原麻袋厂、油脂厂、饲料厂等倒闭企业的300余亩土地和厂房设施“腾笼换鸟”,彰显资产效应,并对占用耕地项目坚持先补后用,不准占多补少和占优补劣。
来源:商丘日报 作者:高会鹏
Copyright © 2011-2024 四川青山5001拉斯维加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蜀ICP备17037925号-2 Xml网站地图